查看完整版本: 中国是大豆原产地,为啥还严重缺豆?

opiio88 2025-4-28 07:48

中国是大豆原产地,为啥还严重缺豆?

【视频名称】:中国是大豆原产地,为啥还严重缺豆?
【视频时间】:08:06
[media=mov,800,600,1]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E4jwzhEYP?spm_id_from=333.1007.tianma.1-1-1.click[/media]

大雪封山761 2025-4-28 08:27

一代宗师

国人饮食习惯导致, 国内大豆需求远超产量
消费量激增: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大豆消费国,主要用于榨油(豆油)和养殖业(豆粕饲料)。随着生活水平提高,肉类、食用油需求大幅增长,2022年大豆消费量超1.1亿吨,但国产大豆仅约2000万吨,自给率不足20%。
用途差异:国产大豆以非转基因为主,主要用于食品加工(如豆腐、酱油);进口大豆(主要是转基因品种)则主要用于压榨,出油率更高(约18%-20%),且豆粕饲料成本更低。
国内的土地与资源有限,还要给其他农作物留出空间,以保证饭碗始终端在中国人自己手里
耕地优先保障主粮:中国坚持“谷物基本自给”战略,有限的耕地优先种植水稻、小麦等口粮作物。大豆单产较低(约1.8吨/公顷,仅为玉米的1/3),同等土地下种植大豆会挤占主粮生产。其次水资源压力:大豆生长需水量较大,而中国北方主产区(如黑龙江)水资源紧张,扩大种植面积受限。
经济效益与成本差距
国际价格优势:巴西、美国等主产国因规模化种植、转基因技术及补贴政策,大豆生产成本显著低于中国。2023年进口大豆到岸价约每吨500美元,而国产大豆成本约600美元/吨。
产业链依赖:国内压榨企业已适应进口大豆的高出油率,若改用国产大豆,需调整设备并面临更高原料成本。
国际贸易与供应链因素
长期采购协议:中国企业通过长期合同锁定进口来源(如巴西占进口量的60%以上),保障稳定供应。多元化策略:进口可减少对单一作物的国内资源消耗,通过国际贸易调剂余缺,符合经济理性。
政策与战略考量
储备需求:国家储备大豆需平衡国内外来源,防范自然灾害或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。大豆进口是中美、中巴贸易的重要纽带,有助于维护双边经贸合作,不过随着TLP的关税壁垒政策,还需寻找新的贸易伙伴,以确保储备安全。
未来趋势
中国正通过政策补贴、技术研发(如耐盐碱大豆品种)提高国产大豆产量,但短期内进口依赖难以根本改变。2023年大豆进口量仍达9600万吨,国产大豆则侧重满足食品加工需求,形成“食用靠国内、榨饲靠进口”的格局。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中国是大豆原产地,为啥还严重缺豆?